文˙人社13 許瑋倫
2010年,「人文社會學系」改名為「人文社會學士班」,除了名稱上的變動外,招生人數上也因為合併了原本人社系以及人社院招的學生名額,14級新生正式成為人數近90人、畫分兩班的「大系」。這是一個新的開始,象徵著許多事物都必須面對或多或少的改變。迎新宿營就是其中一項。
§
每年度上學期,甫從高中畢業的大一新生,進入大學這個與高中迥然不同的求學環境時,除了對生活環境的陌生外,還須面對人際關係的重建,迎新宿營便是基於這樣的目的──以短期的集體活動來促進自己系上(當然也包括合辦的外系)感情的融洽──來舉辦。毫無疑問,迎新宿營是大一新生在入學後一學期最重要的大型活動。但在大一新生享受宿營活動前,有一群人必須率先規畫好宿營一切大小事,必須將整個迎新宿營從零到有的建立起來。在過去還是「人文社會學系」的時候,每屆40餘人的學生人數,而迎新宿營的工作人員數量約為40人,可以說,每年的迎新宿營是應屆大二生的全體活動:迎新宿營的工作人員名單,從選出總籌開始,然後總籌指名各股幹部,再到劃分確定參加者至各股,工作人員大多是依照個人意願來確立。但現在,「人文社會學士班」所擁有的學生數達80餘人,之後每屆招生人數也大多如此,因此在宿營的人事部分勢必要有所改變。為了能確保工作效率及人員的管理,工作人員的人數40人左右幾乎是最好的規模,因此過去單純的「志願參加」恐無法再用,勢必須採用其他大系的「徵才」方式,亦即透過報名然後篩選的方式來選出最後的工作人員名單,而這又會面對其他問題:如何選?以及更重要的,誰來選?
在此,決定者的身分有兩種可能:第一,如電機系,由大三學長來指派(電機系的幹部為大三學生,由上一屆幹部指定,各股工作人員則為大二學生),不過這明顯與過去「大二學生自行策劃」的理念相衝突;第二,則兩個班必須自行選出「一位」決策者(總籌)。且假使兩班有意願參加迎新宿營者,超過40人左右的「理想工作人員人數」,那麼徵才的篩選便勢必得舉行。因此當前的問題在於:如何決定總籌?兩班各出一位互為正副籌,或兩班統一選出一位;以及確定欲參加宿營的人數,並且決定徵才方式。此事之所以重要,一方面是因為宿營籌備乃是從大一下便開始,總籌以及幹部群更是學期初便要確定;另一方面,則是須要就此確立今後在兩班80餘人的規模下,迎新宿營人事部分的一切組織與流程。
§
我無從得知14級學弟妹對於迎新宿營的看法,也不知道對學長姐所辦的迎新宿營滿意與否,但迎新宿營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視,在此也只是以一位前總籌的身分提出一些意見,解決方式仍舊決定於明年的大二學生手上,只是希望,盡快解決、仔細處理、認真進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